第137章 一征漠北:朱棣的志向 (第1/3页)
画面是广袤的草原,硝烟渐散,夕阳如血。破损的蒙古包在风中呜咽,丢弃的兵器和倒伏的旗帜诉说着败亡。
一队队明军押解着垂头丧气的俘虏,驱赶着成群的牛羊马匹,如同胜利的洪流,在金色的余晖下浩荡南归。
玄色龙纛迎风招展,旗下金甲的永乐皇帝朱棣,虽面带风霜,但眼神锐利如初,嘴角噙着一丝酣畅淋漓后的傲然。
旁白音带着激昂与赞叹:
“永乐八年,五月饮马胪朐河,祭奠英灵,誓师雪耻!五月十三,寻得鞑靼主力,于苍茫草原之上,雷霆一击!神机营火器轰鸣,三千营铁骑如墙推进!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溃不成军,仓皇远遁!六月初九又击败阿鲁台。此二役,焚其辎重,俘其部众,缴获牛羊驼马无算!漠北为之震怖!自五月渡河,至六月奏凯,用时不过月余,千里奔袭,两战皆捷,快如疾风,准如鹰隼,狠如雷霆!大明北疆,得数年安靖矣!”
画面最终定格在凯旋大军雄壮的背影,以及北京城头如林般招展的日月旗。
奉天殿内,短暂的寂静后,嗡鸣顿起。
“好!打得好!” 魏国公徐达率先抚掌,这位大明军神眼中精光闪烁,带着纯粹的军人对出色战法的激赏,“千里奔袭,寻敌主力,一击毙命!快!准!狠!三字要诀,老四……燕王殿下此役,深得用兵精髓!”
曹国公李文忠也连连点头:“确实漂亮!避实击虚,以快打慢,火器与骑兵配合无间!此等战果,足慰丘福将军等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宋国公冯胜捋着胡须,感慨道:“二月离京,五月渡河,六月凯旋,中间连战连捷,这效率……啧啧,比咱们当年追着王保保跑的时候,可强多了啊!”
就连素来与朱棣有些不对付的永昌侯蓝玉,此刻看着天幕上那辉煌的战果和缴获如山的牛羊,也忍不住酸溜溜地哼了一声:“哼,运气倒是不错!不过……这仗打得,还算有点样子。” 语气虽硬,但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佩服,却瞒不过老狐狸们的眼睛。
龙椅之上,朱元璋板着脸,努力维持着严肃。但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和下意识捻着胡须、轻轻敲击扶手的动作,却泄露了他心底翻涌的得意与欣慰。
自家孩子(虽然是老四)在外面考了个头名状元,当爹的就算嘴上不说,那心里头的舒坦劲儿,是藏也藏不住的。
他清了清嗓子,故作淡然:“嗯,尚可。兵贵神速,知彼知己,永乐.....嗯,老四此番,未堕我大明军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