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155章 二征漠北12:忽兰忽失温的得与失

第155章 二征漠北12:忽兰忽失温的得与失

    第155章 二征漠北12:忽兰忽失温的得与失 (第2/3页)

,带着“恭顺”的国书,向着北京的方向缓缓而去……

    同时,另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鞑靼首领阿鲁台接到细作密报,看着描绘瓦剌惨败的羊皮图,脸上露出了贪婪而狰狞的笑容,他用力磨砺着弯刀,厉兵秣马的号角声在部落上空回荡。

    旁白音带着冷冽的洞察:“瓦剌暂敛锋芒,行缓兵‘谢罪’之计。鞑靼阿鲁台趁势坐大,磨刀霍霍。朱棣洞察秋毫,一面倾力疏浚帝国命脉之运河,推进定鼎北疆之迁都大业,一面运筹帷幄,巧施离间,坐看瓦剌、鞑靼相争,以胡虏之血,浇灌大明北疆之安宁!”

    奉天殿内,天幕的光芒将忽兰忽失温的血火硝烟与瓦剌溃逃的遗憾,清晰地投射在洪武君臣面前。短暂的胜利喧嚣过后,是死一般的沉寂,随即被沉重的叹息与犀利的剖析打破。

    “砰!”

    朱元璋布满老茧、骨节粗大的拳头,带着积郁的怒火,重重砸在坚硬的紫檀木御案上!震得案上笔架砚台一阵乱跳。

    朱皇帝须发戟张,因常年征战风吹日晒而黝黑泛红的脸膛此刻更是涨得发紫,额角青筋如同蚯蚓般暴凸跳动,眼中喷射着骇人的怒火与痛惜:

    “混账!糊涂!胜而不歼!纵虎归山!此乃兵家大忌!老四……朱棣!他打的什么仗?!”

    咆哮声如同受伤的猛虎,震得殿宇梁尘簌簌而下,“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三酋在逃!瓦剌根基未绝!今日让他们喘过这口气,他日卷土重来,必成燎原之火!后患无穷!无穷!!!”

    他猛地站起身,手指几乎要点穿天幕上瓦剌残兵遁入地平线的画面,胸膛剧烈起伏,积攒了一生的沙场经验让他对“除恶务尽”四个字有着近乎本能的偏执。

    就在这雷霆震怒之下,一个沉稳如山的声音响起,如同冰水浇入沸油,瞬间让狂躁的空气冷静了几分。

    “陛下息怒。”魏国公徐达跨前半步,躬身行礼。这位大明军神并未被皇帝的怒火所慑,他深邃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标尺,紧紧锁着天幕上那些徒劳追赶的明军步卒、力竭停驻的骑兵以及沉默下来的神机营炮口。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军万马般的穿透力,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地传入殿内每个人的耳中:

    “此役,非战之罪,更非永乐皇帝(朱棣)不欲竟全功。实乃力有未逮,暴露我大明北征之根本痼疾——缺骑!”

    徐达抬起手,指向天幕关键画面:

    “陛下请看,瓦剌败军,溃而不乱,化整为零,凭借轻骑之迅疾,四散奔入漠北深处,飘忽如风,踪迹难寻。”

    他的手指微微移动,指向那些气喘吁吁、望尘莫及的明军步卒方阵,“我步卒虽众,甲胄精良,结阵而战,固若金汤。然两条腿,焉能追得上四条腿?纵有千钧之力,亦只能望尘兴叹!”

    接着,他的指尖点向那些炮口冷却的神机营,“神机利器,守城破阵,威力无俦。然其笨重迟缓,射程有限,一旦敌骑脱离其雷霆范围,则雄狮失其爪牙,猛虎困于樊笼。此役,胜在堂堂之阵,挫于千里追亡!”

    他收回手,眉头紧锁,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沉甸甸的现实考量:

    “若欲效仿汉武故事,倾举国之力,打造一支足以纵横大漠、追亡逐北、与胡虏争雄于草原的庞大骑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