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蜀王是蓝玉的女婿 (第2/3页)
信件和口供,就着灯光,一页页翻看起来。
殿内死寂,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顾瞻伏在地上,大气不敢出,额头紧紧贴着地面,冷汗浸湿了鬓角。时间仿佛凝固。
良久,朱棣终于放下最后一张纸。他没有想象中的暴怒,脸上反而露出一丝极其细微的、近乎嘲讽的冷笑。他抬眼看向依旧跪伏在地的顾瞻,声音依旧平静无波:
“朕,知道了。”
顿了顿,他仿佛在陈述一件早已了然于胸的事实:
“蜀王素来忠孝,持身以正,必不欺朕。”
紧接着,一句更轻、却更让顾瞻心头狂震的话,从皇帝口中吐出:
“况且,张都督(锦衣卫指挥使)对此事,亦早有密报呈于朕前。”
顾瞻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原来……原来陛下早已洞悉谷王谋逆!蜀王的密报,不过是锦上添花,或者说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表态!若非蜀王当机立断,抢先一步送来这“投名状”,那后果……
朱棣不再看顾瞻,目光转向幽暗的殿外,仿佛穿透了重重宫阙,看到了长沙那座躁动不安的谷王府。他淡淡吩咐道:
“传旨:遣中官携敕符,即刻前往长沙谷王府,晓谕谷王朱橞,命其即刻送还崇宁王朱悦燇归蜀!不得有误!”这所谓的“晓谕”,不过是敲山震虎,打草惊蛇,逼朱橞自己露出更多马脚。
同时,朱棣眼中寒光一闪:
“另,发金牌急召谷王朱橞,即刻入京陛见!不得延误!”
而他自己,也于次日悄然启程,南下南京。一场由他亲自导演、亲自收网的审判,即将在帝国的南都上演。谷王的命运,在朱椿递出铜匣、朱棣说出那句“张都督亦有密报”之时,便已注定。
最后的画面:南京某处森严官署。楚王朱桢、成国公朱勇等宗室重臣义愤填膺,力主将谋逆的谷王明正典刑,处以极刑!
龙椅上的朱棣,看着阶下瘫软如泥、面无人色的朱橞,眼神复杂。
沉默良久,他缓缓开口:“橞虽有罪,然金川门迎驾有功,不可不念。着……削爵,废为庶人,禁锢新安卫!”
金川门开,迎他入主天下;最终,他又将这位“功臣”弟弟,亲手关回了金川门附近(新安卫)的牢笼!
--
“砰——!”
又一只上好的洪武官窑青花茶盏,在奉天殿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炸得粉碎!滚烫的茶水和碎瓷四溅开来,如同老皇帝此刻喷溅的怒火!
朱元璋猛地从龙椅上站起,须发戟张,胸膛剧烈起伏,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因极致的愤怒而扭曲涨红,双目喷火,死死钉在天幕上朱橞那副蠢钝如猪、又野心勃勃的嘴脸上!咆哮声如同九天落雷,震得整个大殿嗡嗡作响:
“孽障!蠢材!猪油蒙了心、狗屎糊了眼的混账东西!!!”
他手指颤抖,几乎要戳穿天幕:
“允炆!朱允炆那小子!他坐拥整个天下!奉天承运的皇帝!文有……文有那帮书呆子(齐泰、黄子澄再蠢也是朝廷大员),武有盛庸、平安这些能打的!结果呢?!被他四叔从北平一路打到应天,最后连是死是活都成了谜!”
“你呢?!朱橞!你个靖难时候躲在李景隆屁股后头,开了个城门就以为立下不世奇功的蠢货!你拿个长得像允炆的侄子当招牌,就敢造你四哥的反?!你脑子里灌的是秦淮河的泔水还是茅坑里的蛆?!你比允炆那败家子还蠢!蠢一百倍!蠢得冒烟!蠢得透腔了!!!”
老皇帝的唾沫星子都喷到了御阶下的徐达、李文忠身上。徐达眼观鼻,鼻观心,默然肃立。李文忠则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殿内侍立的太监宫女更是吓得面无人色,抖如筛糠。
殿外广场上,勋贵们虽听不清皇帝全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