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宣德评高煦旧景重现 (第1/3页)
天幕流转,映出宣德元年的深秋。画面中,龙旗招展,銮驾威严,年轻的宣德皇帝朱瞻基端坐于骏马之上,身后是绵延如林的平叛大军。行至杨村,大军暂驻。
宣德帝勒住马缰,目光投向东北乐安方向,眉头微蹙,忽然侧首问随驾群臣:“卿等且试言,朕那二叔高煦,此番会作何计较?”
群臣一时语塞,面面相觑。片刻,一位文官出列,谨慎答道:“陛下,乐安城小,非久持之地。臣料汉王(朱高煦)必效当年靖难故事,先取济南为巢穴,据坚城以抗王师。”
另一武将模样的臣子随即接口,语气笃定:“不然!汉王悍勇,岂甘困守?臣观其动向,必是虚晃一枪,实则欲效太宗故智,轻骑疾进,直扑南京!此刻,恐已率精兵南下矣!”
宣德帝闻言,嘴角却缓缓勾起一抹洞悉一切、带着祖父永乐影子的冷峭笑意。他轻轻摇头,声音不高,却如金石坠地,清晰地透过天幕,回荡在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前:
“皆谬矣!”
“济南虽近,城坚池深,急切难下;况闻朕亲率天兵骤至,彼岂有余暇攻取?”
“其护军家小尽在乐安,谁肯弃妻儿于不顾,随其千里奔袭金陵?此乃绝地!”
宣德目光锐利,仿佛穿透时空,直视乐安城中那躁动的叔父:
“高煦其人,外示夸诈剽悍,实则内里怯懦狐疑!遇大事则首鼠两端,迟疑难决!”
“今敢悍然谋逆者,无非欺朕年少新立,天下未附;又臆测朕必不敢亲征,至多遣将讨伐。彼便可恃其积威,以甘言厚利诱我大将,或可成事!”
“然——”
宣德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般的自信:
“今彼闻朕亲提六师,御驾临阵!其胆魄……恐已碎矣!焉敢出城逆战?”
“大军至日,擒此獠如探囊取物!”
这番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的论断,如同投入洪武朝堂的一颗巨石!
“这……这腔调……”洪武十三年勋贵班列中,一个侯爷下意识地喃喃出声,脸上浮现出极度的惊愕和一种似曾相识的恍惚感,“这不就是当年……”
他话未落音,周围数道目光已如闪电般射来!充满了惊骇与制止!老侯爷猛地一个激灵,后半截话硬生生卡在喉咙里,脸色瞬间煞白!
他想起来了!当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听闻建文朝廷派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来攻时,也曾如此这般,将李景隆的性格、能力、可能的行动剖析得淋漓尽致,断言其必败!那番言论,与今日宣德评价朱高煦的口气、逻辑,何其相似乃尔!
这简直是靖难旧事的翻版!只不过当年被评价为“寡谋骄矜、色厉内荏”的是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而今日被宣德帝断定为“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