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215章 同样命硬的徐达

第215章 同样命硬的徐达

    第215章 同样命硬的徐达 (第1/3页)

    天幕流转,土木堡的血腥硝烟尚未散尽,画面已倏然切至数百里外的北京城。

    时间,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六日。败报如同最恶毒的瘟疫,一夜之间席卷了这座帝国的心脏。

    恐慌如同无形的巨手,死死扼住了每一个人的咽喉。往日熙攘的街道此刻行人寥寥,面色惶惶。

    富户们紧闭大门,指挥着家丁仆役将一箱箱细软金银悄悄装上骡车,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辘辘声,在死寂的清晨格外刺耳,那是财富逃离危城的仓皇脚步。

    更有消息灵通的官员,已悄悄遣了心腹,带着年幼的子女,混在商队之中,朝着南京的方向仓皇而去——那座太祖龙兴的旧都,似乎成了唯一的避风港。

    八月十七日,朝阳初升,却驱不散笼罩在紫禁城上空的沉沉阴霾。

    北京奉天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第一次临朝听政的孙太后,脸色苍白,强自镇定地端坐在珠帘之后,手指却紧紧绞着帕子。

    监国的郕王朱祁钰,这位年轻的亲王,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虑和沉重,坐在御座之下的王座上。

    更令人心头发凉的是殿中文武。

    放眼望去,身着象征最高品阶的绯红、紫色官袍的重臣,稀稀拉拉,竟十不存一!往日里冠盖云集、争相奏对的盛况荡然无存。空旷的大殿,如同被狂风暴雨摧残后的花园,只剩下几株残枝败柳在瑟瑟发抖。

    土木堡一役,不仅葬送了大明最精锐的京营主力,更几乎将帝国的决策中枢——六部尚书、侍郎,勋贵统帅——连根拔起!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死寂和绝望中,一个声音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带着一种不合时宜的“洞察”响起。

    翰林院侍讲徐有贞(此时原名徐珵,但天幕直接标注其日后改名),他整了整衣冠,出班奏对,声音带着文人的抑扬顿挫,却字字诛心:

    “启禀太后,郕王殿下!臣夜观天象,荧惑(火星)入南斗,主大凶!帝星晦暗不明,紫气南移!此乃天意示警,京师已为凶险绝地!为江山社稷计,为保全帝脉,当效仿宋室南渡故事,速速迁都南京,以避瓦剌锋芒!待重整山河,再图北返不迟!”

    “南迁”二字一出,如同在滚油里滴入冷水,死寂的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徐侍讲所言极是!京师空虚,瓦剌铁蹄旦夕可至,留此无异于坐以待毙!”一些早已被恐惧攫住心神、或本就与南方利益攸关的官员,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出言附和。

    “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南京有长江天险,六朝故都,足可凭恃!”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太后、郕王速速定夺!”

    南迁之议,竟在绝望的氛围中迅速发酵,赢得了一片附和之声。

    洪武时空,应天府奉天殿内。

    “放屁!放他娘的狗臭屁!”一声炸雷般的怒吼骤然响起,震得殿梁嗡嗡作响。蓝玉须发戟张,怒目圆睁,仿佛那徐有贞就站在他面前,恨不得冲进天幕将其生吞活剥。

    “仗还没打,就想夹着尾巴跑?还他娘的天象?老子打了一辈子仗,刀把子砍出来的道理:跑得越快,死得越惨!这帮酸儒,骨头都是软的!”他气得胸膛起伏,唾沫星子都喷了出来。

    耿炳文也是眉头紧锁,脸色铁青:“未战先怯,动摇国本!此议若成,人心尽丧,这大明半壁江山,怕真要拱手让人了!”他经历过守城恶战,深知士气一旦垮掉,神仙难救。

    朱棣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拳头捏得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