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215章 同样命硬的徐达

第215章 同样命硬的徐达

    第215章 同样命硬的徐达 (第2/3页)

咯作响。迁都?把他耗尽心血、视为毕生功业之一的北京城拱手让给瓦剌蛮子?这比杀了他还难受!他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些主张南迁的官员,眼神冰冷。

    朱元璋面沉似水,一言不发,但那紧抿的嘴唇和微微眯起的眼睛,显示着他内心的滔天怒意。南迁?他老朱提着脑袋打下来的江山,岂容如此糟践!

    就在南迁之声甚嚣尘上,孙太后与郕王朱祁钰面露犹疑、几乎要被这“大势”裹挟之时,一个身影猛地从文臣队列中踏出!

    他身着正三品的绯红官袍(兵部左侍郎),身形并不魁梧,甚至有些清瘦,但这一步踏出,却带着一股渊渟岳峙般的沉凝气势,瞬间压住了满殿的喧嚣嘈杂。

    正是兵部左侍郎于谦!

    “荒谬!”于谦的声音并不特别洪亮,却清晰、冷峻、斩钉截铁,如同金石交击,瞬间撕裂了所有嘈杂。“徐侍讲之言,乃亡国之论!”

    他目光如电,扫过那些主张南迁的同僚,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

    “京师是什么?是我大明国都!是列祖列宗陵寝所在!是社稷宗庙根基之地!岂能轻言放弃?若弃京师而南迁,则九边将士军心尽失,北地百姓尽丧敌手!此举与北宋南渡何异?靖康之耻,殷鉴不远!今日南迁一步,便是将半壁河山、亿万黎民拱手送与瓦剌!此议,非但误国,更是祸国!言南迁者,当斩!”

    “当斩”二字,如同惊雷炸响,震得整个朝堂鸦雀无声!那份决绝,那份置生死于度外的凛然正气,让所有人心头剧震。

    洪武奉天殿内,文臣队列中发出一片低低的惊呼和赞叹。

    “壮哉!此真国士也!”一位老翰林捋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仿佛看到了历史的影子,“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言敢谏……此人风骨,颇有寇莱公(寇准)澶渊督师之慨!”

    “是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南迁确是饮鸩止渴!”另一位大臣连连点头,“有此人主战,京师或有一线生机!”

    徐达看着天幕上那个清瘦却挺拔的身影,眼中也流露出激赏之色:“危局见忠贞,板荡识诚臣!此子,当为我大明脊梁!”朱棣也微微颔首,紧绷的神色稍缓。于谦这个名字,连同他那句石破天惊的“可斩”,深深印入洪武君臣心中。

    天幕画面在于谦身上停留片刻,似乎也在彰显其力挽狂澜的分量。随即,画面流转,开始展示这位擎天巨柱的简历,金色字迹浮现: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深得太宗(朱棣)信重,谓其为‘他日可托付社稷之臣’,乃特为子孙留之股肱。宣德年间,巡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在任十九年,惠政卓著。】

    “太宗特为子孙留之股肱……”朱元璋低声念着这句话,目光复杂地瞥了一眼阶下的朱棣。老四……看人的眼光,倒是比他强?至少给子孙留了好几个能顶事的,就是三杨年龄太大了,否则.....

    紧接着,天幕画面再次切换,聚焦到此刻北京城中,支撑帝国武勋阶层的核心力量——国公府邸。字幕冰冷地列出:

    【土木堡殉国勋贵:英国公张辅(张玉之子)、成国公朱勇(朱能之子)…】

    这两个名字,代表着靖难勋贵最显赫的三家中的两家,如今都已陨落。最后,画面定格在定国公府的匾额上,字幕特意放大,仿佛专门为洪武时空的某人而设:

    【定国公世系:】

    【第二代:徐景昌,徐增寿之子,永乐二年袭爵。正统二年卒。】

    【第三代:徐显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