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215章 同样命硬的徐达

第215章 同样命硬的徐达

    第215章 同样命硬的徐达 (第3/3页)

,徐景昌之子,正统三年袭爵。正统十三年(土木之变前一年)卒。】

    【第四代:徐永宁,徐显忠之子,时年幼,未袭爵。】

    【结论: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时,京师三大国公(英、成、定)府,已无成年可掌兵事之袭爵国公坐镇。】

    “哐当!”

    一声清脆的玉器碎裂声,在寂静的洪武奉天殿内显得格外刺耳。

    魏国公徐达,这位纵横沙场数十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开国第一功臣,此刻竟失手将手中紧握的象牙玉笏掉落在坚硬的金砖地面上!

    他身体微微晃了晃,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那双看透千军万马的眼睛,此刻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两行冰冷的“卒”字,瞳孔剧烈收缩,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愕与……一丝深沉的痛楚!

    景昌……显忠……都死了?永宁才多大?他徐达的血脉,他那个幼子徐增寿用生命换来的定国公爵位,传到重孙辈,竟已凋零至此?偌大的国公府,在国难当头之际,竟连一个能顶门立户、披甲上阵的成年男丁都没有了?!一股巨大的失落和悲凉瞬间攫住了这位老帅的心。

    朱元璋的目光从失魂落魄的徐达身上移开,重新落回天幕上那刺目的“正统二年卒”、“正统十三年卒”上。方才因于谦挺身而起的些许激荡,瞬间被一股更冰冷、更沉重的寒意取代。

    “天德的后人……竟也活不长?”这个念头如同毒蛇,再次噬咬上朱元璋的心。他下意识地抬起手,枯瘦的手指在袖中飞快地掐算起来,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朱标(洪武二十五年薨,37岁)、朱樉(洪武二十八年薨,约40)、朱棡(洪武三十一年薨,约41)……

    朱高炽(洪熙元年崩,47岁)、朱瞻基(宣德十年崩,37岁)……

    现在再加上徐景昌(正统二年卒,推算应不足50)、徐显忠(正统十三年卒,推算应更年轻)……

    一个可怕的、带着玄学色彩的猜想,如同魔咒般在他脑海中疯狂盘旋、成型:

    “咱朱元璋,克父克母克兄克妻……命硬!”

    “老四朱棣,克母,克三个兄长,克徐家大丫头(徐皇后),克子克孙,也命硬!”

    “徐天德(徐达)……他爹娘也早亡,他自己身子骨倒是硬朗,可他的儿子徐辉祖(建文朝被囚禁,死在徐家大丫头前)、徐增寿(建文朝被杀),孙子徐景昌、曾孙徐显忠……都活不长!他……难道也命硬?!”

    三个“命硬”之人——开国皇帝、未来的永乐大帝、开国第一功臣——他们的血脉,通过联姻(朱棣娶徐达长女),紧密地缠绕在了一起!他们的后代,无论是皇子龙孙,还是勋贵子弟,竟都像是被无形的诅咒缠绕,难享高寿!

    “难道……难道真是因为我们这几个老家伙命格太硬,煞气太重,聚在一起,反而……反而妨害了子孙的福泽寿元?!”

    朱元璋被自己这个大胆荒谬却又似乎能“自圆其说”的念头惊得浑身一颤,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他看向阶下徐达的眼神,充满了同病相怜的复杂情绪,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和自责。

    奉天殿内,一片死寂。天幕上,于谦正在力排众议,部署北京保卫战。

    但在朱元璋眼中那深不见底的、关于血脉与宿命的寒算所掩盖。那无形的、名为“命硬”的阴云,沉沉地压在朱元璋的心头。

    朱元璋决定,他必须再看下去,看这大明的国祚,这朱、徐两家的血脉,究竟被这“命硬”的枷锁,束缚到何等地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