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祛魅,锻炼团队 (第2/3页)
发展、文明的提升,是通过大一统形成安稳的环境,每一次大一统战争,也会刺激技术发展,一战二战能刺激,大一统之战更能刺激。”
“比如秦朝统一六国,那个时候就有武器制作的标准化,制度的基础物质,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总之,我们的发展不管路径如何,都不是通过殖民掠夺,更不是通过屠杀,也说明不通过殖民和掠夺,一样可以发展。”
“这一点,在新中国更为彰显。”
“所以我们存在本身,不管是现在的,还是过去的,都是对西方合法性的一种威胁。”
“没有我们,他们说殖民掠夺虽然杀的多了,但是也促进了人类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科技,带来了工业,有效降低统治成本。”
“哪怕感觉这个说法有问题,但就像我们所处的行业一样,有感知也不好反驳,特别是话语权和力量不在手里的时候。”
“但我们存在,对比古代历史以及新中国历史,一对照就知道了,这种说法大错特错,完全是西方给自己洗白。。”
“不通过殖民掠夺,人类一样能发展,只是西方把技术,主要是指他们拥有的技术特殊化了,唯一化了,神话了,宗教化了。”
“最初《督公》迎合西方叙事,四个篇章名为春夏秋冬,实则是太监、愚民、暴民、奴才。”
“这也是一些人将四大发明污名化的手段之一。”
“筹备阶段,原定的有断代服装,我后来想一想,这个看似迎合,可能会拍错马屁,所以选择了不断代,进行模糊化处理。”
“也就是,我们历史是循环的,是重复的,是静态的,是刻板。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被有意抹去。”
“最好大家都不要关注西方进入工业化之前的技术积累是哪里来的,反正类似的神迹很多,一夜之间技术就冒出来了,就复苏了。”
“《督公》一开始,就是为了迎合西方叙事而制作的。”
众人都惊了,还可以这样?
这都不是是冲奖?
简直是刷奖!
量身定做!
有人想到之前在沈善登家里,沈善登和宁昊的聊天。
再联想到沈善登现在说的话,这说明,沈善登不是观察到了某一个现象,而是掌握了某种规律。
周奇峰说:“师兄,也就是说,你之前说有把握得奖,还真是有把握?”
“是。”
获奖从来没想过靠才华,才华用处也不大。
靠的是领先的认知。
沈善登悄然观察大家反应,松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