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当老师的方铭 (第3/3页)
的桑海渔民,打上来的鱼十之八九要进贵族的厨房。"
张良的折扇停在半空:"方先生似乎对六国百姓的处境很了解?"
"没错。"方铭目光深远,"魏国大梁城破前,易子而食不是传说。而现在的关中农户,至少知道明年春种时,官府会提供改良的耧车。"
一个瘦小的弟子突然怯生生地问:"可...可徭役那么重..."
"是重。"方铭点头,"但至少明码标价。你们知道楚国百姓最怕什么吗?不是固定的赋税,是贵族们一时兴起增加的'贺寿税'、'婚嫁税'。"
大司命突然轻笑:"方大人这么一说,倒显得陛下是仁君了?"
"我不是在评判君王。"方铭摇头,"是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他指向堂外的天空,"现在的百姓,知道自己辛苦一年,交完赋税还能剩下口粮。知道孩子有机会通过考课改变命运。这,就是希望。"
公孙子明突然站起来:"可那些修长城的民夫..."
"长城修好后,"方铭打断他,"北境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匈奴半夜来烧杀抢掠。你们读过《诗经》吧?'靡室靡家,猃狁之故',这样的日子,边民过了几百年。"
看着台下沉默的儒家弟子,方铭又问道:“诸子百家......应该做什么?或者说什么样的诸子百家才配称为诸子百家。”
弟子们互相交换着眼神,却无人敢轻易回答。
方铭缓步走向堂中央,声音沉稳:"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墨家倡'兼爱非攻',法家求'富国强兵'......"他环视众人,"可如今,天下已定,百家之学,又该何去何从?"
一名年长的弟子犹豫着开口:"各家学说......当为朝廷所用?"
"为朝廷所用?"方铭轻笑,"也算,但是我觉得这只能算是实现抱负的一种方式。"
堂下弟子面色各异。
张良的折扇轻轻敲击掌心:"方先生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