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1/3页)
亥时三刻,另一头的庆元春。
朱漆廊柱上凝了层薄霜,苏小乔支着胳膊肘趴在二楼栏杆上,望着檐角灯笼在风里晃悠。她指尖无意识绕着旗袍盘扣发怔,嘴里呢喃:“那榆木疙瘩……今夜还会来么?”
“躲这儿偷闲呢!”春荼的声音裹着隔年桂花头油味飘过来。
苏小乔扭身见是春荼,杏眼一挑:“嚯,你这是踩着棉花来的?悄没声的。”
春荼点了根哈德门,也学着她的模样,往护栏上一趴,打趣道:“还候着呢?等那情郎来?”
苏小乔噗嗤一笑:“等天津老祥记的脆麻花、油酥糖来堵你这张利嘴。”
春荼拍着栏杆笑:“那敢情好,来了我先抢两块糖渣儿尝尝。”说着轻推她胳膊:“快看!廊下——”
话音未落,小乔目光就急切往下寻——可哪有什么人影?空荡荡的门廊只见灯笼的倒影在黑夜中大剌剌的打着转。
随后两人云鬓歪斜的弯腰笑作一团。
楼外,新雪正悄没声地抹平了深深浅浅的脚印。而少女的心事,也被她一层一层的偷偷掖进笑声里。
------
腊月二十三。
福宅的铜漏刚滴过寅时末声,家丁们已扛着竹枝长帚候在垂花门外。魏淑芬则带着全屋女眷退避西厢。
福昌盛执起缠着红绸的竹帚,在青砖地上扫出第一道扇痕。晨光透过百年香樟的枝桠,将福嵘挽袖打水的剪影投在清花井台上。
“老爷,用盏六安茶润润喉。”管家欧国维迈着不疾不徐的步子走来,双手将茶盅递过去,正瞧见福嵘蹬着云梯擦拭「积善传家」的匾额。他赞赏道:“锦绣丛里养出劲松骨,最是难得。”。
福昌盛接过茶盅,下巴朝儿子一扬:“十二岁那年,盐棚里六十斤的盐包压得他打晃,偏不肯让人搭手。”茶雾蒙了镜片,却遮不住老父亲笑纹里的得意。
院里院外的忙碌进入尾声时,暮色一点点笼罩福宅,膳厅的大圆桌上,红烧牛肉的酱香搅散了佛龛的檀烟。福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