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和我的信用卡 > 第二章 第一张信用卡

第二章 第一张信用卡

    第二章 第一张信用卡 (第2/3页)

 80 后、90 后来说,肯德基和麦当劳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生日派对、考试奖励、周末聚餐,都离不开这两家餐厅。

    这些快餐店每每到了工作日用餐时间,及周末、节假日,餐厅里都会挤满各式各样和各个年龄段的人。有三三两两的中小学生,有打扮潮流的小姐妹,有染着黄头发的时尚小伙,还有带着小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更有谈情说爱的情侣们,他们频繁光顾着快餐店,让其他类型的餐饮店都黯然失色。他们会点上一份只要 15 元的工作日套餐,也可能点一个儿童套餐,只为了让孩子得到一个制作不那么精良的小玩具,人多的时候也会点一份相对优惠的全家桶,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地一起享用。

    虽然以前也在酒店里打过寒假工,但我必须承认,进入这家肯德基门店才真的让我接触到了社会。餐厅员工有比我大几岁的经理姐姐,也有比我大几十岁的后厨大叔,还有比我小几岁的骑手小弟,大家都在认真工作,辛苦赚钱。原来店长这种高高在上的职位,也能跟我们这群学生嘻嘻哈哈,还一起在休息室里吃着家里带来的盒饭。这种大家庭的氛围,让我的实习生活充满乐趣!

    入职后我只是最低等的服务员岗位,但仅仅三个月后我就升到了训练员,也就是优秀到可以培训新人的员工。我做了大半年的训练员,带出来好些徒弟。我记得最辉煌的时候,餐厅柜台上有五个负责点餐的服务员,他们不约而同地喊我“师父”,争先恐后地找我配餐、改单、开机等等,一时间我都不知道该先回应谁。虽然那时的高峰期也非常累,但是听到他们一个个这样喊,我的内心非常高兴和有成就感。原来小小的服务员工作,也是可以开开心心的。

    这些国外餐饮品牌都是按时薪计算工资的,那时候肯德基每小时 9.3 元,而麦当劳是 9.2 元,这一毛钱的差异,竟也成了我们骄傲的谈资。那时候,排班经理一般都会控制非正式员工的工时,不宜太多。而由于我的工作能力较强,我的工时从每个班 4-5 个小时,慢慢加到了 6-7 个小时,因此每月实发工资大约是 1500 元左右。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真是不少零花钱呀。

    我从来不带饭,因为我觉得有点丢人,这似乎是那些叔叔阿姨才做的事情。我们的休息时间通常很短,只有 15 分钟,当天工时长的话,才有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所以我们这些年轻人都会直接购买店里的工作日套餐,是的,员工并不能免费。虽然价格在当时并不算便宜,但胜在方便快捷,而且同事们总是会给我一些“特殊照顾”。做汉堡的大哥会帮我挑一大块肉放进去,炸薯条的妹子会给我多塞一些,甚至可乐也能少加冰多加汽水。这样的工作餐,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我总是毫不吝啬地享用餐厅的炸鸡、甜品和饮料,于是乎,我很快加入了他们——传说中的“月光族”。

    发薪日在每月月初。每到月底,我的钱包总是空空如也。伙食费、交通费、电话费,偶尔还要买买衣服……这些固定的与随机的支出让我过得并不痛快。我逐渐意识到,实习生的自由的月光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它让我失去了财务自由,也让我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不安。我开始担心,钱用完了该怎么办?

    而就在这时,意料之外的,我的经济状况有了一个新的变化,或者说,我的人生出现了一次重大转折。

    那时店里有一位经理小姐姐对我很好,她跟我亲姐姐一样大,那时候她单身,经济独立,工作也有前景,以后肯定是要当店长的。我真的很羡慕她!她偶尔会请我去外面餐厅吃饭,不忙的时候会和我说说笑笑,还会给我带一些好吃的糕点零食,有时下了班我们还会一起逛逛街喝喝茶。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期待已久的模样……

    这天刚下班,大约是下午三点钟,我们一起在休息室换下了工作服。她忽然对我说要请我喝星巴克咖啡,我心里感到很意外,因为我知道星巴克是比较贵的咖啡品牌,是我从来没有喝过的。我开心地答应了她。

    星巴克咖啡店跟我们餐厅在同一商场内,其实就在斜对面。每当我上班后站在柜台时,第一眼看到的总是斜对面的星巴克。那扇玻璃门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一边是忙碌的我们,一边是悠闲的他们。我常常在工作的间隙,透过窗户望过去,看着那些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手里捧着印着绿色标志的纸杯,谈笑风生地走进走出。

    听说,那里随便一杯咖啡就要好几十块钱,相当于我半天的工资。我忍不住想象,那杯咖啡究竟是什么味道?是苦的,还是甜的?为什么它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掏出那么多钱?有时候,我会偷偷数一数,一天有多少人走进那扇门,仿佛这样就能离那个世界更近一点。

    终于,我们走进了星巴克,其实那时我的心里竟还有点忐忑,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踏进这家咖啡店,作为一名消费者,虽然并不是我来买单。我寻思着可不能表现出我是第一次喝星巴克的样子,那样定会让人瞧不起,于是我故作镇定地环顾四周,假装是要寻找一个好位置,其实我是想看看这些喝星巴克的人都是什么样子。

    他们看上去好像都是社会精英,每一个人的举止都透着一股从容与自信。有的人单独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放着一台苹果品牌的笔记本,屏幕上的光芒映在他的脸上,显得专注而沉稳。这个牌子我知道,比国内所有电子设备的品牌都贵,能用得起的绝对是有钱人。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仿佛在书写着某种重要的文件,或是处理着足以影响某个行业的决策。还有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一人一杯星巴克,桌上还摆着一块精致的小蛋糕。她们聊着笑着,偶尔低头抿一口咖啡,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