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 第五十一章 钢骨巨船

第五十一章 钢骨巨船

    第五十一章 钢骨巨船 (第3/3页)

是数值拉满的怪物。

    ……

    当然,即使防御力再强,跑的再快,若没有火炮的加持也只是活靶子,顶多就是抗揍一点跑得快一点的活靶子。

    只有攻守兼备,才能真正做到以一敌三甚至以一敌五,在海战中击溃敌人,使敌人闻风丧胆。

    不过船体的建造是一回事,武器的改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陈舟将脑海中所有关于现代火炮的资料都搜刮了出来,又认真回忆了挑战初期在那艘失事船上观察到的火炮结构,研究许久,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方案。

    按他理想中的需求,钢骨巨船既然在防御力、动力和速度方面能做到碾压17世纪的所有风帆舰船,那在火力方面也不应该落后。

    别的不说,射程起码要领先17世纪的火炮一倍以上,精准度和杀伤力也应有质的飞跃。

    然而要想制造先进的武器,除了需要解决工艺方面的问题,更要解决材料方面的问题。

    不巧,岛上缺的就是材料,尤其是用于制造硝化甘油混合炸药或者三硝基甲苯等高能炸药的原材料。

    除了缺少原材料外,制造炸药时的安全风险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陈舟对自己的小命可是看重的很。

    眼下一切蒸蒸日上,只等钢骨巨船建造好,他就能派遣武装人员登岛寻找西班牙人埋藏的宝藏,甚至可以在群岛一带巡视,收取过路费。

    无数财富近在眼前,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要是在制造炸药过程中不慎把自己炸死,那可没处说理去了。

    但尴尬之处在于,化学不是个简单的学科,更不存在速成化学的说法。

    让土著们快速学会一些数学方面的计算方法倒还有可能,指望他们成为化学天才却难如登天。

    短时间内,制造炸药这项工作还是要陈舟亲力亲为。

    ……

    不想担生命危险,陈舟最终还是决定先采用最稳妥的方法——

    比如将成品TNT拆开,当原料使用。

    TNT作为性质极其稳定的炸药,深受陈舟信任,用黑火药制造炮弹他提心吊胆,拿TNT制造武器,他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陈舟打算制造的舰炮水平大概在18世纪中旬左右,预计制造三种。

    一种为长管重炮,使用24磅以上的炮弹,倍径20~30倍,用途为远程精准打击敌舰船体和桅杆,预计射程1000~1500m。

    另一种为短管炮,口径与长管重炮相仿,倍径10~15倍,射程300~500m,重点优势在装填速度和炮身重量,主要用于接舷战前的火力压制。

    最后一种炮为臼炮,口径200~250毫米左右,发射爆炸弹和燃烧弹,采用曲射攻击,射程500~800m,用于破坏敌舰甲板,引发火灾。

    17世纪的帆船皆为木质,且为了防水,船体夹层间填充了大量沥青或柏油等可燃物,一旦被燃烧弹或爆炸弹击中,火势蔓延只在瞬息之间,在海上交战中,这种臼炮对敌舰的威胁是非常致命的。

    这三种舰炮所需工艺大差不差,均为分段铸造加热套工艺,材质为铁制,目前岛上的小作坊完全能实现三种舰炮的制造与组装,甚至还能进一步优化。

    比如说铸铁炮管容易炸膛,陈舟可以将炮管分作外管、膛管分开浇铸,最后缠绕钢丝形成复合结构,增加炮管强度,从而延长火炮使用寿命。

    再比如说抛光炮膛内部,增加火炮精度,以及制造四轮炮车,增加火炮灵活度等,都是有效提升火炮性能的方法。

    若非神秘奖励送来的铣床功能不够多样,陈舟甚至想在炮膛内刻出螺旋膛线,从而使火炮一步登天,直接飞跃到19世纪的线膛炮级别,甚至发展为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给予敌舰狂风骤雨般的攻击。

    ……

    1665年末,钢骨巨船的组装已经步入尾声。

    大批精挑细选的船壳木材伴着闪闪发亮的不锈钢板被工人用铆钉和焊枪一点点拼接到了框架上。

    它庞大的身躯在造船厂中投下一大片阴影,仿佛一位全副武装的巨人,随时准备拿起武器迎向仇敌。

    核心的动力系统早已完工。

    待船壳及甲板的最后部分完成后,这艘在造船厂中孕育了近一年的“孩子”,便会在岛民及陈舟殷切的目光中,昂首挺胸驶向大海。

    至于它日后是威名远扬,还是默默无闻,就要看陈舟最后为它设计安装了怎样的爪牙,还有船上第一批稚嫩的水手够不够凶狠,争不争气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