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 第十一章未雨绸缪

第十一章未雨绸缪

    第十一章未雨绸缪 (第2/3页)

经化好的黄泥,配合干草叶,添加一些水,便和成了稀泥。

    把薄木板当抹泥刀用,陈舟由下而上,先仿照北方常见的柴火灶搭起炉灶,然后慢慢地垒砌烟囱。

    烟囱垒砌到接近洞口的位置时,陈舟生火点起了炉灶,以免草泥把坯洇湿折断。

    正常情况下,泥巴需要自然风干一段时间,散去其中的湿气后表面才会变得坚实。

    但在这么寒冷的冬季,湿气根本等不到散出泥巴就冻成冰了。

    为此,陈舟只能烧猛火,硬生生将烟道烘干。

    这样强行烘干导致的后果就是泥巴表面开裂,搞得烟道出现了好几处漏烟的地方,只要生起火,山洞通道里便烟雾缭绕。

    对此陈舟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努力修补。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补”,烟囱也随之变得越来越臃肿,仿佛一条土黄色的巨蟒,笔直地盘踞在通道中。

    虽然这烟囱不美观,但总算解决了漏烟的问题,洞内也终于能生火做饭了。

    ……

    前前后后忙活了好几天,待炉灶正式投入使用后,陈舟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第二道工程——

    搭建火墙子及火炕。

    在搭建这两样“供暖设备”前,他提前封死了那条较为狭窄的缝隙。

    同样在这段时间,保尔和毕楷一边源源不断地往山洞里输送粮食,一边开始将精选的优质柴火搬进大裂隙中。

    至于树瘤、树根等质量最上等的柴火,则直接堆在山洞里。

    陈舟专门为它们准备了一个“柴火区”,用石墙隔开,以避免一眼就能看到那些乱糟糟的木柴。

    尽管躲在山洞里熬过这个冬天并没有什么美学上的需求,但有点强迫症的他还是不能忍受居所内有这么一大堆混乱且未经整理的东西放在一起。

    至于保尔和毕楷为什么没有这种烦恼——

    因为他们没有陈舟这么好的视力,单是进入山洞中就成了大半个睁眼瞎,到了晚上更是啥都看不见。

    不过这种情况在陈舟搭建起炉灶后已经稍微得到了缓解。

    火光的照亮范围不大,但恰好可以帮助二人看清楚自己的床铺,也为做饭降低了难度。

    在此之前,想吃上一口热乎饭,可是要到洞外生火的,那天寒地冻的,跟温暖的室内根本没法比。

    ……

    火炕和火墙子的结构差不多,都是通过隔山墙、底砖、梁柱、顶砖和泥巴慢慢盘起来的一个空心体。

    盘火炕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不少诀窍的手艺。

    老师傅搭的火炕,烧起来浑身暖和,热得快,凉得慢。

    不会搭的人盘出来的火炕,躺上去不仅凉,还硌得人身上疼。

    而火炕的内部,其实就是用砖垒出来的一条条通道,其要点在于,要使炉灶中的烟和热气能顺着这些通道均匀地加热火炕,同时排出无用的烟。

    火墙子的原理同样如此,只不过它相当于拆分成许多段的火炕,内部通常只有两条通道,热气在其中流通更顺畅,结构更简单,但也使火墙失去了承载人睡觉的功能。

    陈舟在老家的时候见过几次盘炕,也懂得原理,但是落实到具体建设上还是颇有几分难度。

    尤其是洞中的炉灶较小,指望它产生的热气同时供应火墙和火炕,恐怕有点困难。

    权衡利弊后,他打算先把火墙子搭建起来,待洞内温度能稳定在20°左右,再重新垒砌一个大灶台,然后用这个灶台烧炕。

    当然,比起储备油脂等重要的事,盘炕完全可以放一放。

    现阶段团体中的三个人除了早晚吃饭和睡觉,基本整日在外。

    趁着这时候气温还可以忍受,必须得先完成室外工作,尽可能多储备粮食和柴火,待到室外工作无法进行,再将重心转移回室内也不迟。

    ……

    烧过几次火,验证完火墙子的可靠性后,陈舟便开始了木质阶梯的打造工作。

    他之所以不在搭建烟囱前制造阶梯,是担心把握不好烟囱的大小,到时候制造阶梯影响烟囱的制造。

    现在看,这个选择果然是明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