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启人生从带娃开始称霸 > 第四十章:儿童衣的匠心

第四十章:儿童衣的匠心

    第四十章:儿童衣的匠心 (第2/3页)

膊:“奶奶,痒。”

    张婶拿起那件小熊卫衣,又放下,指尖在标签上蹭了蹭:

    “凡啊,这衣服是便宜,可上次买的那件,洗了一次就缩得穿不上了,孩子哭着说同学笑她衣服变小了。”

    她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无奈,“我们不是舍不得给娃花钱,是怕买着‘看着省钱,穿了闹心’的 —— 要么磨皮肤,要么线头勾住头发,要么穿两次就变形,最后还是得扔,反倒亏了。”

    林凡看着孩子委屈的模样,又摸了摸那件尾货卫衣的粗糙面料,忽然想起前几天李姐来退货的场景:

    她攥着一件起球的外套,眼圈红红的,说孩子穿着去幼儿园,被小朋友说 “衣服旧旧的”,回来就不肯再穿了。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县城家长要的不是 “便宜”,是 “值当”—— 是孩子穿得舒服、体面,是衣服能经得起洗晒,能让孩子穿得久一点。

    他把那件尾货卫衣从货架上拿下来,塞进角落的箱子里。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货架上几件他特意找工厂定制的纯棉 T 恤上,面料柔软得能裹住指尖,领口的螺纹紧实有弹性。

    林凡忽然下定决心:要打破低价魔咒,就得先跳出 “尾货圈”—— 得找靠谱的工厂,做真正让家长放心、让孩子舒服的衣服,哪怕利润薄一点,也比看着孩子委屈、家长无奈强。

    他花了两周时间,把苏州、无锡的童装代工厂跑了个遍。

    六月的江南总裹着黏腻的暑气,他的球鞋鞋底磨出了浅沟,帆布包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工厂地址、面料成分、检测报告编号,页脚还沾着工厂车间飘来的棉絮。

    最后站在苏州工业园区顺和服饰的大门前时,他攥着被汗水浸软的笔记本,终于松了口气;

    这家厂的院墙爬着翠绿的藤蔓,车间的玻璃窗擦得透亮,能看见里面工人戴着白色手套,正把叠得方方正正的童装装进印着外文的纸箱。

    后来他才知道,顺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出口代工厂,常年给日本母婴品牌 “千趣会”、韩国 “阿卡邦” 代工。

    车间角落的展示架上,欧盟 Oeko-Tex Standard 100 认证证书塑封得发亮,旁边摆着检测报告复印件:

    甲醛含量≤20mg/kg,面料色牢度达到 4 级以上 —— 工人特意拿了块样布给他看,“您洗十次试试,这颜色一点都不会掉”。

    他指尖划过样布,棉布细腻得像婴儿的皮肤,凑近闻只有淡淡的棉絮香;不像之前去的县城小厂,布料摸起来糙手;

    叠布的案板上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染料,老板只含糊说 “没检测过,但便宜”,他见过那厂的衣服,洗两次领口就发皱,水还会染成浅粉色。

    只是顺和的出厂价,比县城小厂贵了整整一倍。

    普通小厂的短袖 15 元一件,这里要 30 元。批发商知道后,叼着烟拍他的肩膀,烟味混着汗味扑过来:

    “林凡你疯了?

    县城人买衣服只看价签!你这短袖要卖 50 元,谁会买啊?”

    他当时正坐在批发商的店里,手里捏着顺和的样布,指腹反复摩挲着布料的纹路,抬头时眼神很亮:

    “张哥您看,钱老西家的短袖 19 元,可家长买回去洗一次,领口就卷成了麻花,下次再也不会买;

    我这短袖虽然贵,面料扎实,孩子能穿整个夏天,算下来其实更划算 —— 家长心里都有数,谁不想给孩子穿舒服的?”

    第一批升级款,林凡只定了三个款式,却在工厂磨了整整三周。

    工厂办公室的日光灯管连闪了两次,他手里的设计稿边缘已磨得发毛,每处花瓣的弧度、每针绣线的密度,都要跟老师傅掰扯到暮色漫进窗户。

    有次师傅嫌他较真,把平绣样品往桌上一放:

    “县城孩子穿,哪要这么讲究?”

    林凡没反驳,只把样品贴在自己手腕上蹭了蹭,指尖触到粗糙的针脚,默默把 “花瓣必须锁边” 五个字描得更重。

    他从不用感觉定款。

    每到下午四点半,县幼儿园、城东幼儿园、育才幼儿园的门口就多了两张熟悉的身影 ——

    林凡扛着折叠小桌,王猛抱着印着卡通熊的问卷和削尖的彩色铅笔。金色夕阳把幼儿园铁栅栏染成暖橙,宝妈们挎着帆布包,怀里的小家伙攥着皱巴巴的画纸,有的还在流着口水啃手指。

    王猛递问卷时总笑着弯腰:“麻烦您帮孩子选选喜欢的颜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