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东南的任务 (第3/3页)
现在经过十年的万历新政,大明的工业革命已经火烧燎原,工商农蓬勃向上,坚实的基础已经打得非常扎实。
现在进入新的建设阶段,就要“精细作业”。
内阁制定的经济建设规划,都是站在全国的高度。
现在各省的经济计划必须立足本省,从自身实际情况考虑去制定和实施。
说白了,就是央企和省企要专注和深耕各自领域,进行有效互补。
央企由内阁和少府监管理,省企就要由布政司进行布局和管理。
这才是朱翊钧精心构思,把财权下放的重要原因。
现在杨令德把这个原因很委婉地点明,也开始阐述起他们身为地方主政官员的诉求。
“既然把一省的经济建设交给布政司,那我们肯定是希望手里的粮草弹药,多多益善。
没错,江苏每年的税收很高,按比例算下来金额肯定是不菲,比安徽,比山东,比湖广要高得多。”
众臣连连点头,说得没错。
杨令德继续说:“分配的税收多,可用钱的地方也多啊。我们人口多,那么要修的道路、桥梁、学校和医院也要多。
这些民生机构都是按人口比例来定的,内阁是要检查的,不达标我们江苏是要被通报批评,仕途要受影响的。
那么修建这些设施要不要钱?以前内阁是全包干,现在开始分税给我们,肯定要把这块包袱甩给我们。”
潘应龙笑着答道:“没错。
按照正月资政局通过、皇上御批的新的财政改革草案,除了直属礼部的高等院校,部分模范中小学,以及礼部和其它各部直属重点医院,其余的省属高等院校、大部分中小学校,以及各级医院,原则上由省财政负担。
当然了直属内阁各部寺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内阁各部寺还是会列入预算,包干给钱。
部分省份,内阁会给予民生补贴,不用担心。”
杨令德双手一摊,“我没说错吧。”
众臣响起轻轻的笑声。
朱翊钧、徐贞明等人也笑了。
张四维脸上浮现着跟其他人一样的笑容,心里却在嘀咕着。
这个杨凤鸣不愧是做过太常寺卿,经常接触皇上,把皇上的脾性摸得很清楚。
这种会议上,就一定要大胆地把问题摆出来,不要怕当“刺头”。
你摆出来的问题越多,引发的讨论越激烈,说明你深入思考,勇于任事,敢于担当。
皇上反而会看重你!
后生可畏!
杨令德继续说:“既然把本省的经济建设任务下放给布政司,按照内阁的秉性,肯定不会放任不管,肯定有考核的吧。”
潘应龙看着他点点头:“没错,肯定有年终考核。”
“那就没错了,江苏经济条件好,经济建设的考核标准肯定定得高。
朝廷和内阁对江苏寄予厚望,我们很自豪,可是压力也很大。
完不成怎么办?
总不会一句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就能打发吧?
可是我们要完成内阁制定的考核任务,除了全力以赴,没钱能行吗?
不行!
钱少能行吗?
也不行!
所以我们江苏的意见是,给我们加担子,增任务,我们欣然接受,这是我们做臣子,主政一方的责任。
但是相应地要把粮草弹药给足,不能让我们赤手空拳去拼搏。”
杨令德说完,众臣不由自主地热烈鼓掌。
不愧是做过太常寺卿,这话说得真漂亮。
掌声中,大家忍不住看向中间上首正坐的朱翊钧,期待他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