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400章 这世界上只会有一个托尔斯泰;同样,也只会有一个北川秀!

第400章 这世界上只会有一个托尔斯泰;同样,也只会有一个北川秀!

    第400章 这世界上只会有一个托尔斯泰;同样,也只会有一个北川秀! (第2/3页)

 “维肯季,你怎么还穿着棉大衣?不热吗?”伊戈尔避开了确实要恼羞成怒的菲莫维奇,来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一边取下挎包,一边冲装扮怪异的维肯季问道。

    经他这么一提醒,维肯季才发现自己还穿着御寒的绿色军大衣。

    办公室里的暖风一阵阵袭来,加上密不透风的棉衣,维肯季热得满头大汗,竟浑然不知,硬是这么和菲莫维奇怒喷了十几分钟。

    “糟糕,我好像也忘了脱衣服!”

    “我说怎么那么热呢!原来是围巾还在我脖子上啊!”

    其他看热闹的教授们也纷纷低呼,发现自己犯了和维肯季一样的低级错误。

    看到这一幕,伊戈尔顿时了然。

    估计大家是讨论《童年》时太忘我了,这才一个个像孩子般忘记脱掉棉衣和围巾。

    “该死!我说怎么菲莫维奇的话都没攻击到我,我怎么就热得头昏脑胀的。

    原来是这该死的棉衣还在身上啊!”

    维肯季说着一把甩下棉大衣,呼吸瞬间顺畅许多,说话声音也变得更加嘹亮。

    “争论它是不是一本好书其实没意义。

    但凡看过这一期的《新世界》,我想没人能忽视这部《童年》。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童年》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沙俄文学著作,足以载入史册的那种。”

    一名头发花白的教授手握一本《新世界》,声音不大,却立马压制住了维肯季和菲莫维奇。

    “这点毋庸置疑。”

    连硬要唱反调的菲莫维奇也点了点头,对这番话表示认同,

    “我只是不认为北川秀足以和写出了《战争与和平》的托翁相提并论罢了。

    放眼整个世界文学史,我想都没有哪部文学作品能和《战争与和平》一较高下。”

    众人沉默。

    一向爱喷菲莫维奇的维肯季也罕见的没有反驳他。

    于情于理,《战争与和平》都更胜《童年》一筹。

    也许等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全部成书后,它能和《安娜·卡列尼娜》被置于同一高度。

    “可是他才二十七岁,菲莫维奇。”

    维肯季难得没有语气激动的和菲莫维奇争辩道,

    “托翁是三十五岁开始写的《战争与和平》,四十一岁时出版成书。

    伊戈尔,告诉他,北川秀是几岁写的《童年》,又是花了多少时间写成的。”

    “他今年二十七岁,这部《童年》据说在来沙俄前还只有一个雏形,满打满算,不过十天。”

    伊戈尔想起从北川秀那里拿到的全书设定集,心中对这个年轻文学家的敬佩之意愈发浓烈,

    “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的构思也是后面慢慢衍生出来的。

    听说他前几天还在下诺夫哥罗德和喀山采风。

    不过维肯季,我觉得用这种简单的数据来论证一个人的文学天赋,有点太儿戏了。”

    “年纪小,写的快就是好?维肯季你也太以偏概全了。”菲莫维奇点头道,“不过不得不说,这小家伙是真厉害啊!”

    “我听人说他还在喀山当过圣像作坊的学徒工。”头发花白的教授插嘴道。

    “他难道也信仰耶稣吗?”维肯季皱眉道,“我听说日本人大多信仰佛教和他们本土的神道教啊。”

    “他是一个无信仰者。去圣像作坊当学徒工,似乎单纯是为了体验下喀山的底层民众生活。”

    伊戈尔听叶夫盖尼说起过北川秀的采风之旅。

    采风是文学家们最常做的事,不过大部分人是借着采风之名游山玩水、吃喝嫖赌,只有极小一部分人是真在采风。

    但即便是那极小众的一部分人,也不会像北川秀那样较真。

    “哦,听叶夫盖尼说,他还制作了不少稀奇古怪的‘圣像’,见人就送什么的。”伊戈尔在阿列克谢的办公室里看到过一尊小小的圣像,看起来像是双头狼,也不知道是哪里的神明。

    总之能真的去底层采风,还真学到了一门手艺,北川秀的行为再度震惊了这堆文史系的教授们。

    沉默,沉默,又是沉默。

    “.也许有朝一日,他真的能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