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崇祯:朕决定,组建大明朱家军!

第二百二十二章 崇祯:朕决定,组建大明朱家军!

    第二百二十二章 崇祯:朕决定,组建大明朱家军! (第3/3页)

慈烺便向英国公交代了一些具体事宜,英国公则是连连点头。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其他事情之后,朱慈烺便起身离开了。

    时光匆匆,转瞬便到了次日清晨,而这天恰逢五日一朝的朝会。

    太和殿内,庄严肃穆,晨光透过雕龙画凤的窗棂,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辉。

    文武大臣们则是身着朝服,鱼贯而入。

    等站定之后,他们这才发现崇祯早已端坐在御座之上,而朱慈烺也在龙椅的下方坐着。

    这父子二人一个身姿挺拔、神色冷峻,一个目光平静,透着几分沉稳与睿智。

    按理说,皇帝已然痊愈,太子监国之责当可解除。

    然而时至今日,朱慈烺却依旧稳坐监国之位,这似乎有点于理不合。

    不过对此大臣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毕竟,他们大多曾亲身领略过朱慈烺的雷霆手段,没人愿意去触这个霉头。

    再者,这乃是皇家内部之事,与他们这些外臣何干?

    若贸然多言得罪了未来的天子,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就这样,文武大臣们整齐排列,依照惯例向皇帝行三叩九拜之礼。

    礼毕之后,王承恩微微清了清嗓子,随后高声喊道: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只见英国公稳步出列,双手抱拳朗声道:

    “启禀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崇祯早已知晓昨日朱慈烺与英国公的会面,也知道他们是通了气的,所以当下便冲着英国公微微点头,神色平静的说道:

    “英国公有何事要奏?”

    紧接着,只见英国公挺直腰杆,声如洪钟道:

    “陛下,如今李自成在河南一带肆意妄为,嚣张至极,今年以来,已有数位亲王、郡王惨遭其毒手,死在他手中的宗室子弟更是多达数千人!”

    “如此恶行,实在令人发指,臣以为,绝不能再任由李自成这般祸害下去,必须即刻对此等乱臣贼子予以严惩。”

    崇祯听闻这话,脸上瞬间浮现出一抹愤恨之色,咬牙说道:

    “这该死的逆贼,竟敢如此放肆!简直是目无王法,罪不容诛!”

    然而,紧接着崇祯话锋一转,神色又变得有些无奈与失望的说道:

    “朕又何尝不知不能任由这闯贼肆虐?只是如今大明刚在辽东取得大胜,辽东一带局势不稳,还需大量兵力驻守。”

    “九边之地,亦关乎国家安危,兵力亦不可轻动。”

    “至于剩下的军队,一来要拱卫京师,二来要在各处征收赋税,实在难以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去对付闯贼。”

    “对于此事,英国公可有良策?”

    英国公闻言,先是假装微微皱眉犹豫了片刻,而后才说道:

    “臣倒是有个办法,只是不知是否可行。”

    崇祯连忙说道:

    “但说无妨,即便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于你。”

    英国公这才说道:

    “陛下,臣建议陛下下旨,召集天下宗室子弟,组建一支大明朱家军,以此对抗李自成。”

    什么?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

    原本安静肃穆的大殿,此刻议论纷纷,大臣们一边交头接耳,一边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向英国公,仿佛在看一个疯子一般。

    他们实在想不通,英国公究竟是哪根筋搭错了,竟说出如此大胆的言论。

    组建大明朱家军,这不是公然触碰皇上的逆鳞吗?

    毕竟谁都清楚,大明历代皇帝对宗室子弟手握兵权一事想来极为忌惮。

    就拿当年的唐王来说,仅仅是兴兵勤王,便被崇祯皇帝削去爵位,关押进凤阳高墙之内。

    如今英国公居然提议组建大明朱家军,这不就是要赋予宗室子弟兵权吗?难道他就不怕历史重演,再来一次靖难之役?

    一时间,大殿内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几乎让人窒息。

    原本的讨论声也在听课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崇祯,等待着他的雷霆之怒。

    然而,这会儿的崇祯却并未如众人所料那般发怒,毕竟这一切本就是他与朱慈烺事先谋划好的,又有什么好生气的?

    虽然如此,但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的。

    所以下一秒,只见崇祯的脸色突然猛的一沉,假装愤怒地看向英国公怒斥道:

    “英国公,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此等大事,也是你能随意提议的?”

    英国公心中暗自好笑,若不是事先知晓内情,他说不定还真会被崇祯这副模样吓到。

    但此刻,他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

    “陛下,臣此举实乃为宗室子弟的未来着想。”

    “众所周知,我大明宗室子弟数量如今已膨胀到了惊人的地步,仅在册的就多达十三万人,不在册的更是难以计数。”

    “这些宗室子弟,年年耗费朝廷大量钱粮供养,却大多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已然成为我大明沉重的负担。”

    “如今国家正值危难之际,他们身为皇家子弟,难道不应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为社稷分忧吗?”

    “所以臣以为,此举于国于民皆有利,还望陛下恩准。”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到这话的时候,一个个都差点石化了。

    不是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英国公吗?

    英国公啥时候这么勇了?

    与此同时,崇祯听完了这些话之后也是假装沉思了一会儿,片刻之后,他突然长叹一声,说道:

    “朕细想之下,英国公所言似乎也有些道理。”

    “这些宗室子弟,受我大明两百多年的恩泽,如今国家有难,确实到了他们报效朝廷的时候了。”

    “再者,闯贼对待宗室子弟手段向来残忍,犹如杀猪屠狗一般,朕不信我朱家子弟皆为贪生怕死之徒!”

    “他们之中定有热血之人,也想为国尽忠。”

    “既然如此,英国公,朕同意你的提议!”

    “朕决定召大明所有藩王进京共同商议此事,众卿可有什么补充的?”

    说罢,崇祯目光转向了首辅薛国观。

    薛国观自始至终都静静地站在一旁,仔细聆听着英国公与崇祯的对话,未曾发表任何意见。

    其实,早在他们交谈至一半时,薛国观便已敏锐地察觉到,这又是皇帝在演戏。

    否则,以崇祯的敏感多疑,在英国公提出组建大明朱家军之时,他便会立即下令将其拖下去治罪。

    很显然,此事是崇祯与太子商议之后做出的决定。

    想到此处,又察觉到崇祯的目光,薛国观哪敢有丝毫迟疑?

    只见他赶忙上前拱手说道:

    “回禀陛下,老臣以为此计可行。”

    “如此一来,既能增强我大明抵御外敌的能力,又能震慑贼心,让李自成不敢肆意妄为。”

    “更重要的是,能向天下百姓表明,我大明宗室子弟同样可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改变宗室子弟以往在百姓心中的不良形象,可谓一举多得。”

    其他几位大臣虽然心中仍有些疑虑,但眼见皇帝已然答应,甚至连内阁首辅也表示赞同,他们也不好再提出反对意见。

    于是一个个纷纷上前,拱手说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可行。”

    “臣附议,此计可行。”

    “臣也附议!”

    就这样,这项决策最终在众人的一致同意下顺利通过。

    退朝之后,内阁立刻着手拟定圣旨。

    到了中午时分,圣旨便已拟好,并迅速发往全国各地。

    不久之后,各地藩王都将收到圣旨,而后率领宗室子弟奔赴京城。

    到了那个时候,大明朱家军也将正式开始组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