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305章 十六天魔舞

第305章 十六天魔舞

    第305章 十六天魔舞 (第3/3页)

,“但这本书国内在清代就失传了,后来从俄罗斯传了过来,重新做了修正和审核才出版。因为国内版本删减的太多,所以没有台湾的这一版全!”

    唐南雁愣了愣:“很有价值?”

    “谈不上多有价值,但可以做为研究明代中后期历史和社会现象的佐证资料。”

    听林思成这样讲,唐南雁更古怪了。看看脚下的这一本,又看看景泽阳手里的那一本。

    同样是色情书,给不一样的人,价值和作用竟然天差地别?

    暗忖间,她又怔了一下:林思成又翻开一本,上面画着奇奇怪怪的图:

    “林老师,这是什么书?”

    “玉髓真经,专门讲风水的,宋代术士张洞玄编撰,蔡元定注释,挺有研究价值。”

    唐南雁惊了一下:“宋书?”

    “当然不是,虽然成书于宋代,但这本是民国的刻本。只是因为这上面的注释比较有价值……”

    林思成解释了一下,“蔡元定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弟子,他本身也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律吕家,‘朱熹理学’就是由他创建并奠定基础,史称他为‘朱门领袖’……”

    “同时,他还是著名的堪舆家,这本书的注释中有朱熹理学对于古代堪舆、风水的理解和见地。如果研究的是这一方面,算是很不错的参考资料……”

    “这本书倒是没失传,但之后衍生的流派太多,多有撰改,像这一本就比较全,算是流传下来的较早的正编……”

    “意思就是,堪舆和风水学,林老师也有研究?”

    林思成点点头:“偶尔的时候翻一翻。”

    唐南雁扑棱着眼睛,看看书,再看看林思成。

    如果只是偶尔翻一翻,怎么可能讲这么清楚?

    包括之前的那两本也是,比如脚边的《姑妄言》,又比如被景泽阳捧在手里,看的眼睛都挪不开的《嫖赌机关》,如果不是有过深入研究,不可能只是看个书名,连书页都不用翻,就能把来历、内容、出处全讲的清清楚楚。

    一时间,唐南雁有些想不明白:林思成得有多好学,记性得有多好,才会有这么多“顺便”的时间,把这些杂七杂八,她看一眼就感觉脑袋发晕的知识学的这么透?

    许琴比她还震惊。

    因为她的经验和阅历远比刚步入社会的唐南雁丰富的多的多:人力有穷时,一个人的精力再充沛,再是聪明,也不可能在二十郎当岁的时候,达到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程度。

    但再看林思成,他懂的已不仅仅是古玩、文物,而是只要涉及博古类的知识,就没有他不懂的?

    正暗暗惊疑,唐南雁给她使了个眼色。

    许琴仔细一看:林思成左手捧着一本书,嘴里念念有词,右手的食指在大腿上一下一下的点。

    但并不是那种很有规律的点,而是点一下,停两下,或点两下,停一下。

    仔细再听,嘴里念的好像是“刀”、“多”、“发”、“米”。

    再看书的内容,看着像是汉字,但十个里面有九个她都不认识。

    当看到页首上的“琴谱”两个字时,许琴恍然大悟:这是古乐谱。

    林思成念叨的,并不是什么刀多发米,而是简谱音节。不停的在大腿上点的那根手指,是在打拍子。

    但问题是,这是古乐谱,他竟然会拼读?

    而且看着,好像挺顺畅?

    两个女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林思成很是专注,拼了几节,他往后翻。

    足足半本,全是舞谱:

    林思成越看越是惊讶:如果没看错,这应该是《元宫舞戏图谱》。

    不是很全,但哪怕是本残谱,也足够让人稀奇。

    因为原谱在国内早失传了,明初时先失传了一次:朱元璋亲自下旨收缴、焚烧,并严令官员百姓私藏。

    原因很简单,里面有大名鼎鼎的《十六天魔舞》。

    别看图谱里的宫女衣服穿的挺多,但演的时候,可谓少之又少。

    《元史·顺帝本纪》:帝制天魔舞,宫女十六人戴象牙佛冠,披璎珞,穿红绡短裙,赞佛而舞……宫官受戒者得入(太监),余不得预。

    璎珞即珠链,红绡短裙即纱裙,除此外,就头上戴象牙佛冠,再什么都不穿。

    关键的是,这种穿了,比不穿还诱惑……

    杂史又载:舞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皆貌绝色,足履红鞋,舞罢解鞋上舞具,乃圣檀之物……其舞以夜,帐中灯烛尽熄,唯闻淫声呜咽。

    林思成只能说,挺会玩。

    所以朱元璋讨元《北伐檄文》之一,就是“造天魔舞,掠处子为供养,天厌其淫!”

    登其后,朱元璋又下旨:“元以天魔舞惑世,今获其器、记(谱)者投诸火。”

    自此后,元宫廷舞乐在中国失传。但在中亚的帖木儿帝国(蒙元四大汗国之一,察合台汗国贵族帖木儿创建)、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帖木儿后裔创建)均有流传。

    直到清代后期,才由蒙古王公带到中国,当做贡礼献入宫内。

    但没过多久,同治得“天花”而亡,慈禧下旨:禁其谱、器,私藏者以谋反论处。

    不过青藏、蒙古不在此例,藏传佛教密宗双修教派的“赞佛舞”就是由此而来。

    而这一本,应该就是慈禧时期的漏网之鱼。也有可能是蒙古王公珍藏的汉本,然后又流到了山西。

    毕竟离的近。

    要说研究价值,那肯定有:其一,毕竟是失传的古谱,国外虽有,但找起来也麻烦。

    其二,到2016年,敦煌研究院研究P.3501舞谱残片和220窟乐舞壁画,发现所谓的天魔舞,其实源自唐代的《宫廷柘枝舞》。

    所以,这东西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玄幻,更没有那么邪,关键在于人。

    而且要比之前在运城关帝庙淘到的《魏氏乐谱》、《越殿乐》,乃至唐代《惊魂舞》要好研究的多。

    一是离现在近,而且用的是律吕谱,比工尺谱更好翻译的多。

    二是前世的时候,林思成跟着单国强师兄参与过《宫廷柘枝舞》的研究。虽然是敲边鼓打酱油,但出于好奇,他着实了解的不少。

    费点功夫,复原几曲古曲,复原几支元代宫廷舞并非不可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