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十四章:五重人格 (第3/3页)
是他内心最理想的人格,是在常态生活、没有任何压力时出现的。唯一的缺陷是,他太爱钱,还好色。”
总教官摊了摊手:“谁不贪财?谁不好色?这哪是缺陷?这是优点。”
“第二重呢?”医师伸手又拿过那叠资料,指着其中一行说明道:“这个人格很重要,也很奇怪,通常人格分裂者的其他人格都比较接近本人的年龄或者比本人小,但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年男人。他只在主人格独处的时候对话,很少出来见人。说他重要是他基本上代表了鼯鼠的世界观,这个老人非常博学,精通文史哲,他往往夜深人静出来教育主人格,让他反省自己一天的行为。他对另外三个人不屑一顾,从来没有交流。这是个洞察世事、善良的人。对他日后在复杂、险恶环境中工作保持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很重要。”
没等总教官看完,医师又指向第二页说道:“这个是第三重,四十岁左右的一个中年男人,这个也比他的实际年龄大。有点武侠小说的味道,很仗义,无所畏惧,决不妥协,正义感很强。但过于感性,好冲动,偏执,做事不计后果。”
“金庸的武侠小说看多了吧?那不挺好的嘛?”教官不屑地说。
“那要看他什么时候出来,一直躲着也不行。”医师摇头说:他第一重人格太理性,老是压住这个感性的。”
翻页后医师指向一行字说道:“第四重嘛,”医师一边看资料一边说,“这个偏差也很大。这是一个二十岁不到的青少年,怯弱、胆小、羞涩,不善言语,喜欢独处,自信心不强,遇到点事就自卑自怜,多愁善感。”
教官差不多跳起来,“这他妈算什么?这几个人在一起怎么处?”
医师不紧不慢地说:“所以我说这是人格分裂啊。正常人可能都有性格缺陷,但他这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特征,跟另外那几个格格不入。”
医师手指指向资料标红的一行说道:“最后这个,其实最危险。”医师放下资料,仔细斟酌用词,“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男人,偏执、暴戾、阴沉、狡猾、残忍,可以说嗜血,有强烈虐待、暴力倾向。”
她停顿一下,加了一句:“他甚至常常想杀人——估计鼯鼠幼年受过非常严重的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