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149章 二征漠北6:父子打擂

第149章 二征漠北6:父子打擂

    第149章 二征漠北6:父子打擂 (第3/3页)

,山东河道淤塞,改走海运风险几何?损耗可能接受?”“河南仓禀告急,可否从湖广仓先行调拨?需几日可达?”

    声音尚带童音,条理却异常清晰。窗外夜色深沉,这间署衙却灯火通明,维系着前线数十万大军生存的命脉,就压在这个少年尚显单薄的肩膀上!

    --

    奉天殿内,死寂无声。

    朱元璋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刻刀,反复雕琢着天幕上那个十五岁少年坚毅的侧脸,再掠过那三段血火交织、责任加身的闪回画面。

    他布满风霜沟壑的脸上,那惯常的冷硬线条,竟在某一刻奇异地柔和下来,深邃的眼窝中,爆发出一种近乎灼热的激赏!

    “好!好!好个龙种麟儿!”老皇帝猛地一拍御案扶手,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久违的、发自肺腑的赞叹,“老四!朱棣!你小子……行!”

    他指着天幕上朱瞻基的身影,目光扫过阶下的太子朱标和群臣,“瞧瞧!这才是养儿育孙之道!这才叫未雨绸缪!知道老大(朱高炽)那身子是座指不定哪天就塌的土山!知道老二(朱高煦)空有一身蛮力,是个只懂冲锋、不通韬略的莽夫!他就直接把孙子当儿子来摔打!当储君来磨砺!从襁褓里就扔进战场听金鼓,十岁带出去看山河险隘,十二岁就敢把帝国粮草命脉压给他!这眼光!这魄力!咱……不如也!”

    最后三个字,朱元璋说得极其轻微,却带着一丝复杂难明的意味,是承认,也是感慨。

    然而,这激越的赞叹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很快便被更沉重的东西吞没。

    朱元璋脸上的激赏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穿时空的、近乎悲悯的苍凉。

    他缓缓靠回宽大的龙椅,身体仿佛被无形的重担压得佝偻了几分。手指无意识地、一下下重重叩击着冰冷的紫檀木扶手,发出沉闷而压抑的“笃、笃”声,如同敲打在宿命的鼓点上,每一声都回荡在寂静的大殿里。

    “可惜啊……可惜……”老皇帝低沉的声音如同叹息,在空旷的殿宇中幽幽回荡,只有离得最近的太子朱标能勉强听清,“除非……除非老大(朱标)能平平安安活到洪武三十一年,顺顺当当坐上这把椅子,再把位子稳稳当当地传给雄英……或者允炆、允熥……否则……”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深切的痛楚,那是朱雄英早夭留下的永远伤痕,随即又闪过朱允炆、朱允熥那两张尚显稚嫩的脸庞,最终,一切都被天幕上那个在“靖难”大旗下挥剑呐喊的、年轻而决绝的燕王朱棣所取代!

    “否则,不管是谁,只要他坐在允炆那个位置上,只要他敢举起削藩的刀,敢动他四叔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

    朱元璋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残酷,“老四他,必定会反!必定会!这根本就是个死结!砍不断!解不开!”

    他的目光,如同穿透了天幕的幻象,死死钉在画面中那个伴随祖父、叔父出征、此刻尚显沉静的朱瞻基身上,又仿佛看到了他身后那个野心勃勃、手握重兵的汉王朱高煦。一股巨大的、宿命轮回般的窒息感,攫住了这位开国之君。

    “老四……他比咱更惨!”朱元璋的声音沙哑,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疲惫与苍凉,“咱的难题,是因为太子早逝。他的劫……在高煦那崽子,活脱脱就是当年的他!一样的勇悍,一样的野心,而最糟糕的是他跟他爹还不一样,老四毕竟还是服老大标儿的,但高煦这个孩子可是一点也不服他大哥高炽!”

    老皇帝的手掌在龙椅扶手上猛地一拍,发出“砰”的一声闷响,如同最终的宣判:“要么……再来一场‘靖难’!要么……”他眼中寒光一闪,一字一顿,如同冰锥坠地,“就被他大哥朱高炽,或者这个他爹亲手磨砺出来的、更锋利的好侄儿朱瞻基……给收拾掉!粉身碎骨!绝无第三条生路可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